关于中方县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7日在中方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田 华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县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决议,有效应对多重挑战,全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905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02%,比上年增收6545万元,增长11.03%,完成市政府计划目标,税收占比为76.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9408万元,超年初预算1408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9.82%,比上年增收5970万元,增长17.85%;上划税收完成26497万元,增长2.22%。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8000万元,比上年增支16366万元,增长9.01%。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50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0509万元,收支平衡。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6144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8865万元,财政补贴17030万元,利息等其他收入249万元;支出完成24947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4110万元,其他支出837万元,当年结余119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23391万元。
由于四家县级国有企业当年未实现盈利,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为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外,其他预算执行情况均为预计数,决算编制汇总后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2017年全县预算执行呈现三大特点: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影响以及机遇性税源锐减等多重困难,我们迎难而上,积极研判,创新机制,实现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资金引领固财源。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和乘积效应,通过安排新型工业化、科技转化、招商引资、第三产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奖补资金引导产业发展。同时,认真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及时下达指标限时办结、快速拨付资金精准调度,通过加快预算执行推动项目实施,尽快形成实物量和实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多措并举促增收。全面开展税源调查,深入分析研判经济形势,采取做实固定资产投资、加强招投标管理、打造“总部经济园区”等多项增收举措,夯实增收基础;清理金融保险行业税收,强化税收贡献率考核,实行纳税双向排查,挖潜增收。三是创新机制堵“漏洞”。出台了《关于加强车船使用税协税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工程领域招商与协税工作的通知》,通过关口前移,从源头遏止税收流失,实现车船税征收“零”突破。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协税护税责任,构建齐抓共管的协税护税新机制。通过创新征管模式,加强工程领域税收管理,快速适应了国家“营改增”政策调整,全年新机制推行增加税收1.2亿元。四是高频调度强征管。健全收入征管联席会议制度,采取“月初分解任务找税源,月中对准税源督入库,月底足额入库保进度”的调度模式,坚持每月定期调度、季未年末重点调度,及时解决征收难题,确保收入均衡入库。搭建控税平台,实现联合办税和信息共享,清理欠税,治理“跑冒滴漏”,确保收入足额入库。
(二)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举全县之力决胜脱贫攻坚。一是资金整合到位。按照“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原则,制定了《中方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方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整合使用各级各类资金,决胜脱贫攻坚。2017年,全县共整合脱贫攻坚“三类资金”11.95亿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4.63亿元,信贷资金5.19亿元,引导社会资金2.13亿元,整合率达100%。二是资金拨付快捷。积极向省财政厅汇报,争取省厅资金调度,为扶贫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开辟扶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扶贫资金快速直达。为推进扶贫资金项目实施,建立了行业扶贫资金动态反馈机制,对项目进度慢导致资金滞拨的部门发函督办,全年分5个集中批次向22个单位发函,督促相关部门加快项目实施,加速资金拨付,防止扶贫资金“趴账”“睡觉”。三是资金使用高效。建立问题清单制,针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自查和督查等多种方式逐一整改到位,并建立长效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采取以上举措,足额保障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刚性支出和“七大政策”兑现、“九大工程”建设,先后顺利通过县、市、省三级复核验收。
顺应群众期盼促民生改善。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支出39086万元,增长12.12%。投入6884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成农村示范性公办幼儿园1所、中心幼儿园5所、标准化教学点10个、教师周转房13栋,改造薄弱学校7所(其中扶贫资金改造2所);心系贫困学子解民忧,全年为8799名学生发放困难补助、助学金、免除学费共支出1018万元,发放学生用车(船)补助324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补助531万元。社保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046万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人均月增资149元,实现连续第13年提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发放标准由上年的80元提高至85元;低收入人群保障水平提高,农村低保由上年人均220元/月提高至280元/月,城乡特困供养人员救助分别由上年的6000元、3204元提高到6600元、3936元。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支出4929万元,人均达到200元以上。县文体中心建成启用,争取上级资金500万元,购置文体设备;参加全市第五届运动会和第二届残运会,支持开展“送戏下乡”“欢乐潇湘”“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群众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支出22366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上年人均420元/年提高到450元/年;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由上年人均45元/年提高到50元/年;支持县妇计大楼和乡镇中医馆、急救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连续两年为农村妇女实施“两癌”免费检查,群众“看病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人居环境日益美化。节能环保全年支出4108万元。投入589万元,实施空气、地表水等生态环境监测;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投入595万元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投入928万元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PPP项目,实施农村安全用水检测;投入651万元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应急救灾及时有力。多方调度筹资抗洪救灾,先期紧急拨付防汛救灾资金177万元,全年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611万元,发放救灾贷款9500万元,纳入全省第一批巨灾保险试点县范围,帮助受灾群众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
全面提标保基层高效运转。一是提经费。乡镇日常公用经费人均提高0.84万元,增长46.4%;乡镇专项工作经费人均增加至0.78万元,增长12.65%,乡镇可支配工作经费人均达到3.43万元,增长37%。安排村级运转经费3192万元,撤村奖励420万元,比上年增加1028万元,增长39.78%,村均达27.78万元。安排社区运转经费351万元,增长34%。二是提待遇。在职村支书报酬达到2.4万元/年,较上年1.69万元增长42%,其他委员报酬水平较省定标准提高10%,村干部待遇居全市首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补贴全额纳入财政保障,村均办公经费达到3.3万元,增长110%。关爱干部职工,全面落实津补贴调标和公务员交通补助政策。
(三)财政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显成效。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排全省第十九名,获全省规范预算编制引导奖,共获批奖励奖金450万元;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对18个6.6亿元民生项目资金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广泛运用于预算编制。盘活存量聚财力。盘活存量工作居全省前列,清理存量资金17665万元,其中9123万元整合用于扶贫。PPP项目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全年包装实施PPP项目5个,投资规模达21.5亿元,其中3个项目入选全省示范项目,开创了我县融资发展新局面。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严格债务举借程序和资金用途,开展债务风险排查与问题整改,制定《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提高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能力;积极申报债券,争取新增债券1.07亿元,投向交通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获批置换债券3.14亿元;从2015年起,通过三年时间将系统内一类债务全部置换完毕,大大减轻了政府债务利息负担。预决算公开常态化。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在政府门户网统一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民生支出等信息;“互联网+监督”平台正式上线,民生资金从拨付到发放使用全程晒出,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打造惠农补贴“直通车”。惠农补贴发放由“一卡一折”升级“两卡两折”,增设扶贫补贴明白折,让贫困户有本明白账;全面实施“部门录入、财政审核、银行发放”的三位一体惠农补贴发放管理模式,全年发放惠农补贴77项20555万元26.83万人次。政府采购和工程预决算评审有序进行。依法依规建立工程、货物、服务3大类共221家定点采购供应商名录库,全年采购节支1830万元;出台评审管理具体办法3个,严把招标控制价和工程签证等重要环节,实现精准评审,全年评审预结算项目335个,审减资金2.22亿元。大财政监督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全县一级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资金使用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围绕扶贫等民生资金使用、会计信息质量、“三公经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实施重点检查,开展“树正气·刹歪风”专项整治,防止“新四风”。
在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管理和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收入增速正在放缓;支出压力不断加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绩效评价有待深入,成果运用仍需加强;预算约束不严,预算执行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今后我们将在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8年预算(草案)
2018年全口径预算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提高收入质量,完善预算编制,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加大统筹,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项目立项,加强预算评审,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预算管理链条,加强预算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努力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提出2018年预算草案如下: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完成72490万元,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拟完成42560万元,增长8%;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控制在75%以上。拟使用新增债券预安排支出10700万元,用于扶贫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9000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完成14406万元,拟使用新增债券预安排支出10000万元,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信用兑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24406万元,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拟完成3979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拟安排3313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当年结余6656万元。
四家县级国有企业预计当年未能实现盈利,按照真实性原则,2018年暂不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57个县直部门的部门预算收入拟安排139351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拨款91274万元,政府性基金拨款10439万元,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拨款1100万元,上级财政补助28634万元,上年结转7904万元。拟安排支出13935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8401万元,项目支出80950万元。县直部门预算(草案)均为平衡预算。
2018年,预算重点支出政策和安排情况如下:
重点一:继续全力保民生。预算安排150783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41756万元,增长38.3%。教育支出增加9835万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完成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继续发放贫困学生补助、校车运营补贴,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计划,着力解决“上学难”问题;实行教师人员经费财政托底保障机制,发放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奖、武陵山片区人才津贴、民办教师代课老师生活困难补助,支持教师体检和培训,提高待遇关爱教师;重点支持芙蓉学校建设、职业中专整体搬迁PPP项目,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支出增加21618万元。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持续推进森林禁伐三年行动和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结算,增强县乡两级防汛抗旱能力。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加439万元。支持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欢乐潇湘·幸福怀化”等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图书馆能力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体系,实施文物修缮工程加大文物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加3005万元。继续加大对社会养老和低收入人群的投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关爱和监管,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医疗卫生支出增加248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上年人均450元/年提高到480元/年,推进“智慧医疗+远程诊疗”,完成妇幼服务大楼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支持开展免费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孕前优生检查等民生实事项目。节能环保支出增加1053万元。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和地表水监测,继续支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一体化PPP项目和农村饮用水安全水质监测。
重点二:继续加大扶贫投入。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继续整合中央省级36项及县本级财政涉农资金,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摘帽。突出财政资金撬动运用,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统筹考虑贫困村、非贫困村项目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巩固脱贫成果;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发展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重点三:继续助推经济发展。结合基金预算安排22927万元,比上年增加3717万元。抓住“产业项目建设年”契机,重点发展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工业、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培植新兴财源。支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实施荆坪古村文化旅游开发PPP项目和帽子坡公园规划等。
重点四:提高人员支出保障。将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残疾人保障金的单位缴费部分按规定标准全额纳入财政保障。打破“苦乐不均”局面,率先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将绩效考核奖全额纳入财政保障。实行公用经费分类分档分项定额预算改革,压减一般性支出预算。
重点五: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继续大力开展存量资金清理,对部门预算结余资金以及超过两年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县财政统筹使用,对收回的财政资金统筹用于民生等重点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基金预算与公共预算、本级财力与上级财力、增量财力与存量财力的统筹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缓解资金压力。
2018年,收入增长的挑战和支出保障的压力空前,但我们毫不畏惧,勇于担当,抓财源增实力,促改革强效益,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健康财政。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培植财源,齐抓共管,努力实现收入高质量增长。以两个园区为载体,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产业质效,培植壮大财源。实施协税护税考核,堵塞税收流失漏洞,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全县共同协税护税良好氛围。量化分解招商引资任务,培植收入新增长点。做实固定资产投资,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盘活土地,增加土地收益;规范管理,激活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综合治税平台,强化税源调查和收入预测分析,加强税源管控和欠税清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二)优化结构,增强保障,倾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支出预算严格遵循“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质效倾斜”的原则,按照“保基本工资,保基本运转,保基本诚信,保基本福利,保基本配套”的要求加强保障。坚决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民生支出预算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继续加大基层组织保障力度,乡镇、村居运转经费预算同比增长30.97%。严格执行人员支出兜底预算,让干部群众共享公共财政阳光。
(三)加大投入,统筹整合,奋力脱贫实现全面小康。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建立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做到应整尽整、统筹使用,巩固脱贫成果。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推进项目实施,促进产业发展,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率先建成全面小康提供资金保障。
(四)深化改革,厉行节约,致力提高资金质效管理。紧紧围绕“提高质效”这一目标,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坚决贯彻中央、省关于“坚持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的要求,厉行节约,量力而行,会议费、培训费、专项工作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压减50%;严控基本建设规模,不安排新的维修改造升级项目,挤出财力保障民生,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建立严格的申报、退出和扣减机制,减少绩效不高的专项资金安排。落实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严格预算约束,盘活存量资金。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使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出实效。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控制和规范举债,着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规范运用PPP模式,申请专项债券发行,破解融资瓶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五)提升站位,勇于担当,着力打造能征善战铁军。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打造一支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是新时期做好财政工作的保障。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和执行力。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立足岗位,奋力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把学习作为常态,将财政业务培训研讨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有机结合起来,陶冶敢于担当的自觉,争做敢于担当的表率,在脱贫攻坚、推进跨越发展中创造佳绩。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升财政干部发现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增强能力素质和担当本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能打胜仗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作为,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接受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不忘初心,勇敢前行,坚决完成目标任务,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和实现“三个率先”总体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财政保障。
附件:1、中方县2018年预算表
2、关于转移支付情况的说明
3、关于举借债务情况的说明
4、2018年县级“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5、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的说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