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总结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城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入实施“五新四城”和“四城两区”发展战略,深度融入鹤中一体化发展,以“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标准,全力打造“绿化、亮化、净化”的城市环境,坚持依法执法、柔性执法,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稳步提升。在今年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筹办工作中,因成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抗洪抢险先进集体,井山园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获2024年湖南省生活垃圾分类创新创意大赛优秀奖,被市城市管理局表彰为园林绿化工作和城管领域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引领得到新加强
1、强化政治建设,筑牢队伍根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全过程,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强化思想建设,提升思想引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进“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基层党支部首学等制度落实,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党员集中学习12次,把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融入灵魂、融入血脉。定期开展意识形态研判,坚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优化网评员队伍16人、转发、跟评时事热点5000余条、106篇新闻报道在省市和中央媒体发表。3、强化作风建设,打造过硬队伍。深化拓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努力打造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以严管厚爱改作风,敢于动真碰硬,及时打好“预防针”,严防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现象发生,共发作风纪律通报43次,对2名干部职工谈话提醒。以群众满意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进企业、促发展”活动,共走访企业300余人次,积极解决联系企业发展难题。以机制创新转作风,主动接受监督,畅通“12319”等群众诉求通道,探索建立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机制。4、强化清廉建设,涵养时代新风。一是抓好廉政警示教育。观看警示教育4次、举办廉政讲座2次、先后两次组织70余名党员干部赴桐木茶场清廉文化示范园、花桥烈士纪念碑开展清廉教育,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发生,共排查廉政风险点12处,制定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三是大力开展清廉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设置廉政宣传栏、张贴廉政标语50余处,传播廉政文化,弘扬清风正气。
(二)市政管理迈上新台阶
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创新市政设施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1、以系统建设提升管理模式。坚持以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为目标,投资308万元,通过外业普查、内业整理、数据建库、系统搭建,完成市政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累计普查管网618.8公里、净水厂1个、取水设施1处、排水泵站2座、地下停车场6个,面积约242405.6平方米。系统平台有效提升市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城市管理高效快捷。2、以项目落地助推城市更新。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推动中方县城区停车场及充电桩项目实施,已完成停车场改造1处,丹桂路、陆港大道、滨江路、芙蓉路、香樟东路、迎送路道路约19.8万平方米提质改造顺利实施,安装道路中央隔离护栏4500米,改造人行道8400平方米,增设人行道阻车墩9000余个,新建集中式充电桩70个,城市品质不断提升。3、以精准维护保障城市安全。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日常养护。共更换路灯电缆线1192米、灯具204套;维修道路148.82平方米、修补麻石道板990.5平方米;调整树池158座、更换维修窨井盖101座、雨水篦子176套、新增雨水箅子87套;清理淤泥91.55立方米,设置隔离墩105个、安全围挡265米、道路中央隔离护栏67.8米;施划热熔标线99.33平方米,新建雨水管道33米,城市安全不断巩固。
(三)环卫保洁呈现新气象
1、全面实施城乡保洁新模式。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以特许经营权模式,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实现“一把扫帚净城乡”,解决“扫帚”虽多,但合力不足的问题。共投入保洁和垃圾清运车辆44余台,更换垃圾收集桶6000余个,维修公厕及垃圾中转站7处、垃圾池2个、中转站6次,修建机扫车排污沉沙池1处,清掏公厕化粪池及管道5处。累计清运生活垃圾3.13万吨、餐厨垃圾4404.3吨,无害化处理率100%。目前过渡平稳,运行良好,为国家新的特许经营政策出台后全省第一个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特许经营的民生实事项目,城乡环卫保洁跃上新台阶。2、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再分类。为茶花北路、荆坪西路等道路新安装垃圾箱120个、采购勾臂箱19个;在井山园防洪堤风光带和金大地广场等地设置垃圾分类互动墙2组、打卡造型8组、知识科普互动墙2组,并对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内原有标识牌和灯光等进行了维修,生活垃圾分类不断深入。
(四)绿化养护实现新提质
1、以精心养护促品质提升。全年共清理绿化带内枯枝败叶634.4吨,修剪主次干道绿地及公园广场等周边的绿地96347平方米,补植四季桂、红叶石楠、春鹃及麦冬等地被植物2990平方米。对南湖北路与香樟西路交通岛黄土裸露土地种植花草1600平方米,补植行道树及景观带乔木共105株,全年共更换时花2250平方米。种植金鸡菊2600平方米、石竹、兰花鼠尾草4500平方米。喷药30.6吨,施肥25.4吨,对行道树绿植洗尘洒水580吨。开展古树名木巡查,及时发现古树名木病虫害、损伤等问题。2、以精细管理促品质提升。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和洪涝灾害,及时清理县城绿化带内断枝776.5吨、倒伏树木55株。复亮绿化景观灯24盏,新做安全栏杆41.8米,对城市溪流增放救生器材18套。完成舞水河东岸沿河风光带等5个公共绿地养护合同续签和枫香西路、芙蓉东路、迎松东路共10条道路的绿地移交。建成区绿地总面积320.32公顷,绿地覆盖率达到40.04%。
(五)智慧城管激发新动能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桥梁、道路、广场、作业车辆、照明设施、重要环卫设施等监控覆盖,加大行业数据库建设,构建扁平化城市管理工作机制。信息化助力城市管理的效应不断凸显,在城市管理中用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管理和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共接收智慧城管问题案件9462件,在“三区一县”考核中多次名列前茅。
(六)城市市容焕发新颜值
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721”工作法,营造良好的宜商、宜业、宜居环境。共组织集中拆违执法行动12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180余平方米,有效制止违法建筑行为24起。完成启航卫校、滨江北路项目征拆工作,巡查制止饮用水源地、城市溪流非法钓鱼400余人次。监查户外广告2552处,清理户外横幅352平方米,拆除违法、破损广告招牌394处,处理流动牌79块。劝离流动摊贩380余次、违停车辆80余辆、共享单车60余辆,发送违停通知书50余份。劝导260余家的商户归店经营,排查餐饮服务企业100家,统一规划夜市摊点5处,引导经营户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设施36套,对10家油烟净化设施运行不正常的经营户责令整改,城区市容秩序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七)文明执法彰显新作为
1、加强执法案卷评查,不断提升办案质量。坚持以审核促整改,以整改促提升,严把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等关键关口,以高质量案件办理推动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提质增效。全年共评审各类执法案卷36宗,发现和纠正存在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要素不全等问题8处。2024年度代表县里接受全市执法案卷评查,12份案卷中9份被评为优秀,3份良好。投资5万余元,建立可存放6000余册执法案卷的执法档案室,案卷管理不断规范。2、持续开展执法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以《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为指引,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导向,持续深入开展“文明规范、阳光执法”法制讲堂。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执法就是亲民的执法理念。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定期开展法律培训和案情研判,全年共开展法制讲堂12次,集中研究重大案件6起,累计培训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3、规范日常执法行为,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对权力清单进行梳理,不断厘清执法边界,严禁滥用自由裁量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破解城市管理执法中的难题,做到执法行为既合法、合理,又公平、公正,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全年共办理“两违”防控、市容管理、建工执法、市政管理等领域行政处罚案件30起,办理行政许可42起、开展行政检查34起,处罚金额43万元。
(八)立项争资取得新突破
1、以项目申报助力品质提升。积极抢抓国家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两重”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开展前期论证,抢抓政策机遇,超前部署,谋定快动,精准谋划了8个新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领域的项目,累计申报项目金额7.1亿元,以项目落地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作用日益凸显。项目实施后,城市环境将不断改善、城市功能将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将不断提升、城市安全将不断巩固。2、以招商引资助推经济发展。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为契机,全面营造“招大商、大招商”良好氛围,聚焦行业特点,不断整合资源,做到精准对接,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共引进共享单车企业3家,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投放共享单车2500辆,打通县城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让城市绿色出行更加便捷。引进中药信息化栽培及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计划投资5亿元,拟打造3万亩中药材生态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已完成前期300亩土地流转和开垦种植。全力打造中方美食娱乐城项目,牵头引进10余家省内外企业,60余家商户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同乐路、商业步行街、中心市场区域美食娱乐夜市一条街及鸭嘴岩大桥大型游乐场,极大提升了县城人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人才队伍现状与城市管理需要不匹配。队伍结构单一,专业化水平低,工程、园林、法律等专业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管理水平提升。与“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标准有差距。
(二)市政经费保障与实际维护需要不协调。我局负责县城89.16万平方米车行道、56万平方米人行道、4160个下水井盖及雨水篦子、73公里路灯电缆、2238杆路灯、101.42公里排水管网日常维护任务。近三年市政维护经费每年仅为200万元,远低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标准,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推进“两违”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控增量、消除存量。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查处,实行露头就打,对现行违建即查即拆。
(二)推进市容市貌整治。深入开展出店经营、流动商贩、车辆违停、露天烧烤油烟违规排放等行为综合整治,推进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三)推进户外广告整治。建立健全户外广告设施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坚持集中整治与常态管控结合的工作模式,对影响市容、存在安全隐患的,发现一块、拆除一块。
(四)推进园林绿化提质。以打造“生态美城”为目标,以“便民惠民、打造精品”为原则,积极推进“口袋公园”管护,真正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五)推进市政设施提升。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市政设施完好率,做到路平、水畅、灯亮,努力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
(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积极推动城区雨污水管网改扩建项目、城区排涝设施改造更新项目、通过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并举,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实现雨污管网分流,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七)推进绿色城市建设。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绿色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利用建设项目、乡镇垃圾收转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筑垃圾收集处理和资源利用新型综合一体化建设项目。
(八)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创新执法理念。实施区域综合执法,建立健全部门间无缝衔接的监管机制,避免监管漏洞。完善执法制度。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设置执法制度和程序。优化执法方式。努力做到融法、理、情于一体,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