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中方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等3个文件的通知

中方县人民政府 www.zhongfang.gov.cn 发布时间: 2021-08-27 16:21 【字体: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2021年中方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2021年中方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清单》《2021年中方县落实〈怀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细则〉责任清单》已经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方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2021813   

2021年中方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打好我县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奠定生态环境基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年度工作目标

(一)环境空气质量。全县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以内,臭氧(O3)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主城区重污染天数全年不超过1天。

(二)水环境质量。全县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达到100%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太平溪泸阳段出境断面水质进一步改善,达到或优于Ⅲ类;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稳定达到90%以上,确保长治久清。

(三)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地下水Ⅴ类水比例不增加

(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县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预计分别下降2.4%2.4%1.6%1.6%(以市生态环境局下发的具体指标任务文件为准)

(五)碳排放控制。全县单位生产总值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比降低4.2%

(六)生态功能。全县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04%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至455.63万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护率稳定在80%以上。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污染源头防控

1.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煤炭、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产能化解及置换要求,巩固化解成果;加快实施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升级,中方县泸阳工业集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县发改局、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全县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坚决遏制反弹现象,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负责)。强化“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和分区管控约束,严格控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确保区域污染物削减措施落实到位(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配合)

2.持续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鼓励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成清洁能源车(机),中方县主城区新增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70%(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全县淘汰老旧机动车辆(县公安局牵头负责)

3.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搭建资源共享、废物处理、服务高效的公共平台,促进工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县发改局牵头负责)。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水泥等重点行业工业能效水平提升(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负责)

4.推动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建造、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等试点工作,全年城镇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到70%,城镇装配式新建建筑占比要达到30%。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按职责分工牵头负责)

5.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加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力度,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组织开展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开发绿色设计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促进绿色消费,带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负责)。严格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以能源、冶金、建材、有色、化工、造纸、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制定和公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按期推进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任务,推进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分工负责)。

6.推进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落实《湖南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在全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范围内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县机关事务中心牵头负责,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委宣传部、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方向,创建打造一批“绿色商场”。优化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整合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范城市收旧行为。积极开展绿色消费宣传,传播绿色消费理念,引导科学、适度及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推动消费方式变革(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负责)。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狠抓源头防控,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强化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加强监管执法(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二)推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

7.开展NOXVOCs排放总量控制。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含VOCs产品源头替代、轨道化、车船和油品清洁化、能源清洁化替代、工业VOCs治理等重点工程,推进NOXVOCs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结合空气质量改善要求和工程实施潜力,明确目标任务,梳理工程项目,制定工作计划并推进实施(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落实《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针对2020年生态环境部臭氧监督帮扶反馈问题。开展工业VOCs排放源排查及成果应用;聚焦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开展重点工业园区“一园一策”大气环境问题诊断及对策分析,积极推进源头替代、无组织排放管控及末端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着力提升VOCs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运行率”和“去除率”(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发改局、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8.加大油品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常态化油品监督检查机制,以柴油货车集中停放地、施工工地、运输企业为重点,持续打击和清理黑加油站、流动加油车,对不达标油品追踪溯源,依法查处劣质油品存储销售集散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大在用车监督管理力度。公安交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监管执法,严厉打击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加大对柴油货车集中停放地和重点单位的入户检查(县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挂牌率达到90%以上;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管控力度,对进入重点场所和排放控制区内作业的工程机械,开展编码登记、尾气监督抽测、进出场登记等,依法查处排放不合格或在禁高排区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基本消除冒黑烟现象;推进老旧工程机械淘汰,具备条件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深度治理(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配合)

11.强化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加强施工扬尘控制,城市规划区内严格执行施工过程“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推广使用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提升智能监管水平;将因施工扬尘污染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的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强化道路扬尘管控,推进低尘机械化湿式清扫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加强渣土车扬尘全过程管理,实现动态跟踪监管。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覆则覆”的原则,分类施策,动态整治裸地扬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配合)

12.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加强县城城区餐饮油烟源头治理,加强油烟净化设施建设及运行监管, 4个灶头(含)以上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确保净化设施高效稳定运行,推进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施(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推进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县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按职责牵头负责)

13.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烧。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完善秸秆资源台账;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建立全覆盖的网格化监管和包保责任制度,持续开展夏收和秋收阶段秸秆禁烧专项巡查,提高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的效率和水平;强化乡镇人民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监管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全县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火点目标数全年不超过2(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14.开展氨排放控制。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排放;落实《农田氨气减排技术规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加强工业源氨排放监管,完善脱硝系统氨捕集和氨逸散管控,加强对工业制冷企业制冷剂的泄漏探测与预警管理(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15.开展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开展PM2.5O3协同管控,健全完善区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和长效机制,提升污染天气联合应对水平;统筹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16.加强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推动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微站、组分站建设,构建空气环境质量网格化智能监管平台,落实数据质量责任,对环境监测活动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17.完善污染源监控。建立固定污染源VOCs监控体系,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储油库、加油站等涉VOCs行业在线监测。对石化、化工等涉VOCs排放企业,管线组件密封点大于等于2000个的需开展泄露检测LDAR检测工作;强化油罐车、储油库、加油站等油品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工作,规范汽车修理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技术,引导涉VOCs重点企业做好停检修季节性调控。(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三)推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

18.统筹推进沅江流域沿线治污治岸治渔。推进沅江干流及支流、舞水河(中方段)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和化工整治专项行动,岸线1公里范围内不准新增化工园区,依法淘汰取缔违法违规工业园区,制定奖补政策,鼓励化工园区以外的化工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牵头负责,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参与)。推进沅江干流及支流、舞水河(中方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查清各类排污口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实施分类管理,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落实整治措施(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参与)。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沅江干流及支流流域禁捕执法工作,严厉查处电鱼、毒鱼、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捕捞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的补偿、转产和社会保障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牵头负责,县水利局、县林业局配合)

19.开展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以太平溪流域、舞水河(中方段)治理为重点,加强不达标水体或水质易反弹区域综合整治,加强源头水系保护(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泸阳镇等参与)

20.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对饮用水水源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加强水质安全监测、监管执法和信息公开,实施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控制;县、镇、村三级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向社会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水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卫生健康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巩固“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成果,严防问题反弹;按照“划、立、治”的要求,开展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继续开展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加强城镇超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整治;全面完成乡镇级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信息调查(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水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局配合)

21.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县城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积极推进雨污分流、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等工作,加快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95%以上。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计划,沅江干流及支流(中方段)沿线建制镇以及全国重点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对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全县已建成使用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2021年中方县完成新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3个。(县住建局牵头负责,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配合)

22.加强船舶、港口、码头和高速服务区污染防治。严格船舶污染设施设备安装和使用监管,对船舶违规排放处置水污染物等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加强港口污染防治;推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机制有效运行,加大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加快形成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规范拆船行为,禁止冲滩拆解;强化水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环节风险防范,严厉打击危险化学品非法水上运输及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非法转运处置行为。加强全县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督促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单位适时提标改造,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优化沿江码头布局,严格危险化学品港口码头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加快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县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配合)

23.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加快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突出抓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工作,加强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的日常监管,组织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经核实反弹的重新列入城市黑臭水体清单,继续推进治理至实现长治久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

24.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加快沅江干流及支流、舞水河(中方段)水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摸清底数,强化中方段内铊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全过程监管。(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25.加强枯水期水生态环境管理。在枯水期对重点断面、重点污染源、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加密监测,强化区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督促重点排污单位稳定达标排放,必要时采取限(停)产减排措施,确保相关水电站严格落实最小下泄流量要求(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水利局配合)

26.加强地表水环境质量管理。优化“十四五”国控、省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科学合理设置考核目标。加快建设水质自动监测体系,逐步实现县级交界断面水质、县级在用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全覆盖。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网络,实现重要水功能区全覆盖监测,对流域重要控制断面进行生态流量监测。按照“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并拓展重点流域水系、重要湖库的水生生物调查和监测(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27.加强水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推动落实《湖南省主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方案》,水利水电、航运枢纽等工程应当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建立常规生态调度机制,保证河生态流量;下泄流量不符合生态流量泄放要求的,应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县水利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配合

(四)推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

28.抓好全国人大、省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反馈问题及其他重点问题整改。严格按照《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指出问题整改方案》要求,压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目标及整改时限,及时组织开展督查检查,确保各项整改任务按时按要求整改到位(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29.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利用全县耕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加密调查成果,更新农用地分类管理数据,精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配合)。严格落实管控措施,针对安全利用类耕地,推广应用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技术;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退出水稻生产,鼓励采取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配合)

30.推进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结合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及风险分级成果,按照省、市里的部署和要求启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覆盖工作,掌握全县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底数(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配合)。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以及腾退工矿企业用地为重点,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更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配合)。

31.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为重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修复。以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遗留地块为重点,加强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对暂不开发的受污染建设地块,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防止污染扩散。强化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监管,重点防止转运污染土壤非法处置,以及农药类等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确保实现风险管控和修复目标,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配合

32.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根据典型行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腾退地块土壤污染情况,充分利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成果,将相关行业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监督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自行监测等土壤污染防治义务。依据《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试行)》要求,督促重点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33.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行动。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在果菜茶优势产区、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区域,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探索与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有机结合。推进新型肥料产品研发与推广,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大中型植保机械。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肥料统配统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2021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单位面积施用强度减少。(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34.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与管理,编制实施县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推动种养结合和粪污综合利用。采用达标排放模式处理粪污的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应自主开展出水监测。加强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污染防治,进一步探索第三方粪污集中处理模式,推动建立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2021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以水产养殖区域为重点,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严格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严禁非法使用药物,推动落实《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推广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方式,开展以渔净水、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发改局、县水利局配合)

35.加强农膜等废弃物回收利用。统筹推进农膜秸秆回收利用,监督指导废旧农膜离田回收,纳入垃圾处理体系定点堆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膜回收绿色补偿制度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责任体系。在种养密集区域,探索整县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田残膜、农村垃圾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健全秸秆收储供应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化利用主体,提升秸秆商品化收储和供应能力。(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

36.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2021年完成新增2个以上村整治任务。新增整治村达到三项标准要求: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8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完成率达到80%(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加强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人居环境改善和后续扶持项目生态环保监管工作。做好安置区环境改善和后扶项目环保监管,加强安置点公共卫生环境建设和管护,开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引导搬迁群众转变不良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做好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和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环保监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7.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规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镇为单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和统一管理。合理布置污水管网,推动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有效收集率,避免设计规模过大、收水不足等问题。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与处理设施建设验收管理,提高工程装备建设质量。健全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监管,加强对日处理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的监测(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水利局配合)。

38.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推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引导村民分类投放,实现源头减量(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负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开展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创建,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指导,完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五)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

39.深入开展铊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开展铊污染专项整治。对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排查整治,落实铊污染排查整治标准要求,稳步推进重金属减排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40.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完善排查整治工作机制,结合涉重金属全口径企业统计、全县耕地土壤加密调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成果、危废大排查、涉铊排查清单及日常环境监管执法、信访投诉等,制定排查整治方案,重点对耕地严格管控区周边和粮食超标区周边开展2轮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完成前5轮排查出的污染源整治,对全县整治清单进行查漏补缺,动态更新,确保农田、水系周边污染源得到有效防控(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县农业农村局配合)

41.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全国和省、市人大固废法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和危险废物大排查大整治,开展以涉重金属危险废物为重点的环境污染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建立整改销号制度,按时完成问题的整改(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功能

42.推进流域湿地保护修复。开展沅江干流及支流、舞水河(中方段)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对侵占自然湿地行为的监管,已侵占的限期予以恢复;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积极推进河湖湿地保护恢复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县林业局牵头负责)

43.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深化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解决自然保护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涉及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自然生态保护风险防范,按照国家和省下发我市的问题台账完成整改任务(县林业局牵头负责,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配合)

44.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认真实施长(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等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0.6万亩、退化林修复0.4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县林业局牵头负责,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配合)

45.加快推动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深化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改革,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退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优先保护单元内的砂石土矿,清理整顿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矿山,优化砂石土矿布局,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对生产矿山和非法采矿的监督。完成砂石土矿专项整治.(县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应急管理局配合)

46.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基地创建活动。配合做好国家、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范围内营造生态示范创建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生态示范创建高潮(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牵头负责)。

(七)加快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47.统筹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推进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对已完成整改的组织“回头看”。统筹抓好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反馈、中央巡视、国家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抓好中央领导批示指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省委、省政府交办环境问题整改。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和2021年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推动完成年度整改任务(县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科工信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单位配合)

(八)持续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

48.完成“夏季攻势”任务。聚焦抓好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补齐生态环境质量短板、解决生态环境历史欠账等重点,将中央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千人以上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完成土壤污染治理项目、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整治、危险废物大整治、砂石土矿专项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分等纳入任务清单,集中攻坚(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中方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和督查督办;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各行业分管的县级领导和相关单位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坚决扛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

2.严格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单位党组要严格落实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细化措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扎实推进重点任务,确保取得实效。县直相关责任部门要明确本行业领域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加强政策指导,加大推进力度。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有关单位每年向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报告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3.加大配套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积极推行PPP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与沅水、舞水上下游县市协调河道,建立和完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参与绿色发展基金筹建,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措施。优化生态环境行政审批,主动对接服务重大项目。强化科技支撑,整合各方科技资源,创新科技服务模式,鼓励企业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加大环保与示范推广以及对生态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支持和指导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村

4.加强督办考核。县生环委办公室按月通报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对任务进度滞后的乡镇和部门,采取通报、约谈、督办和适时扣减生态环境绩效分等措施,强力推动问题整改。制定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细则,由县生环委办公室对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相关单位进行具体考核。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纳入绩效考核和县委、县政府督查激励措施重要内容。

5.强化宣传发动。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报道力度,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用好“12369”环保热线和“12345”政府热线举报电话,推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推行污染防治信用监督,引导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格局。

附件:1.2021年中方县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清单

2. 2021年中方县落实《怀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细

则》责任清单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源:中方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