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中方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预算,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谋划、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2024年财政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使财政工作在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夯实财源基础,提升发展能力。一是全力抓好组织收入工作。2024年,计划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336万元,增长7.55%。要强化财税协同,加强税费精诚共治,深入开展税源提升行动,全力推进财源建设“十大任务”,完善税收、非税收入征收征管理机制,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对症下药,做到规范征收、应收尽收,增加政府可用财力。完善各部门协税护税责任状,落实任务与绩效挂钩,推进城发集团、产业园区薪酬制度改革。二是加强园区财源建设。全面推进园区企业向高端、集约、绿色方向发展,全力提升园区亩均效益;以园区为财源建设主战场,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完善园区考核机制,持续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支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是加大骨干企业帮扶。完善骨干税源培育机制,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建设,加大骨干税源企业扶持力度,在产业发展、资金分配及推进项目中给予重点倾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力盘活国有“三资”。全面清查各类国有资产资源,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拓宽财力来源渠道;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类盘活,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五是抢抓机遇争资争项。高质高效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国债项目、专项债券项目,精准对接国家、省、市发改部门,加强沟通,衔接汇报。
二、强化资金管理,保障重点支出。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放在首位,按照“先三保支出,后项目支出”、三保支出首保基本民生的顺序,坚决守住民生底线,保证工资和社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兑现国家、省、市、县出台的重大民生政策。二是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坚持系统观念,将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预算一个盘子”。打破基数概念,破除利益壁垒,强化财政资源统筹,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四本预算”统编、统管、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资金统筹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三是硬化预算执行约束。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坚持预算法定原则,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严禁随意调整预算,防止预算和执行“两张皮”。逐步统一预算分配权,减少交叉重复安排,避免“二次分配”肢解预算。规范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实现预算全过程管理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坚持底线思维,筑牢防控屏障。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牢守住地方政府债务和“三保”两道防线。一是竭尽全力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将“防爆雷”作为第一要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在项目决策和立项管理中做好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精准制定化债计划,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化解存量债务;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治理,加速推进市场化转型;规范政府专项债券管理,建立“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严格实行债务限额管理,跟踪监测债务风险系数,做到风险排查、资金筹措、缓释措施、应急处置“四个到位”,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严防死守“三保”底线。构建部门协同的“三保”工作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格按照省厅“三保” 清单明确保障项目、范围和基本保障标准。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三保”执行情况开展全链条、常态化、穿透式监管,优化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把“三保” 作为财会监督的重点内容,加强运行监控重点盯防,确保“三保”不出任何风险。
四、强化财政监管,提升管理能力。一是全面提升财会监督效力。完善财会监督体系,进一步推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贯通协同,加大对涉农、惠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杜绝和防范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财会监督威慑力。二是深入开展绩效管理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绩效和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将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估、评价结果运用等环节嵌入预算管理全流程,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三是稳步推进内控信息化建设。完成内控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聚焦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将内控制度体系嵌入财政业务的全流程。四是推进投资评审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机制,出台EPC项目管理办法,推动投资评审向预算评审拓展。探索“评审+”新模式,健全多部门、全过程评审机制,严把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资金关口,该扣减的坚决扣减,该调整的坚决调整。五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着力在转化上下功夫,把主题教育成果源源不断运用到财政工作实践,凝心聚力促发展。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持续加强班子建设、带好队伍,不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努力锤炼从严从实作风,激发“干部担当”新活力,增强干部整体执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各项工作出亮点、创特色,绩效考核争先创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