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财政改革重点工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信心倍增,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我们干劲十足。尽管面临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多不确定因素,更高的群众期盼,但是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采取更加有力务实的举措,发挥财政更加积极的作用,推进“四城两区”建设,必能闯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财源强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园区贡献提升行动。预算安排6983万元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实施财源建设工程和激励奖补工作,以园区为财源建设的主战场,坚持高点规划、特色发展,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建设“五好”园区,全面提升亩均税收。培育壮大骨干税源。实施骨干财源培育计划,加大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财政奖补资金与企业税收贡献挂钩,重点向骨干企业倾斜,鼓励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安排100万元招商引资资金,发挥怀化“一港一园”后花园优势,加大总部经济引进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对标政策争取资金。结合专项债券支持方向,提前谋划包装专项债券项目。研究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重点,统筹经济发展实际,储备包装一批项目,重点支持职业教育、“三校五园”、县城补短板、污染防治、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以争取金融试点城市为目标,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将风险共担机制模式进一步推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多渠道提高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资金投放比例、额度;持续安排补充风险保证金、担保基金,进行贷款贴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二)优化结构惠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大繁荣。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坚持“三保”支出的优先地位,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实事,突出保障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农林水利、科技文化等支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统筹资金推进乡村振兴。整合乡村振兴、财政涉农等资金13300万元,围绕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核心指标提升,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一二三四五”工程,培育和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补齐乡村必要的公共设施短板。强化污染防治改善环境。实施美丽乡村县乡整域推进试点系列工程,安排2280万元用于污染防治,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安排2000万元,持续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全覆盖。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厕改任务;清洁扮靓新农村。着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重点,强化债务利息保障,预算安排25941万元用于还本付息。扎实开展“三资”配备和平台公司存量资产权证容缺受三年行动,实现资产配备和权证办理达到70%,为平台公司注入“活水”,实现资产“增值”,切实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深化改革促管理,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做到有保有压。以《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改革为契机,全面落实《中方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县级财政管理的若干规定》,严控“六条红线”,落实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控、民生政策备案机制,按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违规责任单位和人员问责处理建议。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坚持把中央和省统一标准的民生支出、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摆在财政保障的优先位置。大幅压减专项,提高公用保障水平。突出管理提效。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原则,严格落实“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布置、同编制、同审核、同批复、同公开”要求,绩效目标覆盖率和公开率达到100%。坚持“谁支出、谁自评”原则,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绩效自评,对部分重点民生项目和部门整体支出第三方机构重点评价,扎实落实评价结果运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权威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进一步完善财审联动机制,规范财政管理、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健全信息采购。推进电子招投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实现招标人、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隔离而又协同的运作模式,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节约评标成本。推进政府采购平台和国库支付系统对接,让信息多跑路,实现采购与支付一键可查。打造过硬队伍。强化财政干部政治意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着力增强责任意识和提高履职能力,确保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开展业务大讨论、大学习、大比拼,进行赶学比超,以业绩论英雄,把向上争取资金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激发财政人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廉政风险防范,推进清廉财政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当好单位“服务员”,争当财政管理改革“排头兵”,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财政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