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十三五”财政发展规划
中方县“十三五”财政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财政工作在省、市财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开放发展、稳重求进”工作基调,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工作目标,强化资金引导,培植财源,推进旺市融城,发展三产,加强政策扶持,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全县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表
单位:万元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公共财政收入 |
38452 |
51494 |
57811 |
46150 |
50765 |
增长率(%) |
37 |
34 |
12.27 |
-20.2 |
10 |
地方财政收入 |
25282 |
34883 |
39418 |
30562 |
33618 |
增长率(%) |
33 |
38 |
13 |
-22 |
10 |
(一)财源建设现状
一是强化资金引导,培植财源。2011至2014年,每年安排招商引资经费200万元以上,依托两大工业园区优势,吸引重大税源企业在我县安家落户。工业引导资金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2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500万元、2013年的6319万元,截至2014年底全县有规模工业企业47家。每年安排企业扶持资金,帮助骨干税源企业提质扩容,增强财源发展后劲。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入,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生态型、休闲型现代农业。
二是创新支持方式,加快项目建设。以“旺市融城”为抓手,以夯实财源基础为中心,连续安排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协助争取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四年中出台三个推进“旺市融城”文件,鼓励县城消费、奖励入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发展。充分运用财政杠杆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为企业发展服务,着力提升企业生产效能,增强企业发展潜力。按照“银企合作、政府促进、互利互动、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银企合作,积极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扶持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安排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建设奖励资金、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促进了工业企业生产效能的提升,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通过狠抓财源培植,巩固一产、壮大二产、发展三产,财政收入在“十二五”中前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虽受多重因素影响,仍然保持了平稳态势,有力地保障重点项目、民生事业发展、第三步津补贴提标和单位组织运转。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负增长。过去的一年,受房地产行业萎缩、“两高一资”企业受挫以及国家不断加大结构性减税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下滑严重;公共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下滑20%和22%。
二是收入质量下滑。去年,公共财政收入和非税收入分别完成33747万元和12403万元,税占比为73%,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分别完成18159万元和12403万元,税占比为59%,公共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税占比分别下降8和13个百分点。
三是土地收入严重萎缩,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去年,土地出让收入仅完成1.05亿元,比上年减少1.13亿元,下降52%。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市场难以复苏。而土地报批、征地拆迁、债务还本付息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有增无减,造成资金缺口巨大,财政资金调度异常紧张,甚至难以正常运行,财政支付压力日益凸现。
四是刚性支出增长过快,超出承受能力。一是人员、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继续刚性增长。去年,实施第三步津补贴调标(半年)等人员支出就增加4800万元,全年人员、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为5.1亿元。二是民生支出配套需求日益扩大。去年,教育、文体传媒、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保节能、农林水、住房保障、交通、计生等民生支出硬性县级配套需求4.1亿元。以上人员、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和民生支出硬性配套需求共计9.2亿元,而实际可能财力仅为4.9亿元,在不考虑任何建设任务的情况下,财力缺口就达4.3亿元。
(三)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中后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尤其是2014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结构性减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严峻形势。
一是财政收入步入中低速增长新区间。当前全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速急转而下,但想要长期保持过去10%以上的高增速已十分困难。
二是财政支出面临不断攀升新难题。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财政支出继续保持刚性增长态势,而且支出结构僵化、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新增财力有限与增支因素较多的矛盾叠加,财政自我平衡的压力很大。
三是财政管理面临社会广泛关注新要求。近年来,随着全社会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公众对财政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新《预算法》颁布实施以后,如何更好地呼应社会关注,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是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道紧迫的难题。
四是财税改革进入攻坚克难新阶段。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央财税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已经由小步慢跑、边试边行的探索阶段,进入到全面实施、立体推进的快车道。但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各种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开始逐步显现,困难阻力越来越大。
二、“十三五”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发展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构筑文化旅游高地、建设山水园林新城”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建设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以强化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发挥财政引导功能,调动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强化绩效理念,健全财政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运行体制机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二)“十三五”财政发展目标
1、财政收入目标。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按每年8%的平均增长率增长,其中:2016年为35640万元,2017年为38490万元,2018年为41570万元,2019年为44900万元,2020年为48490万元。
2、财政支出目标。全县公共预算支出按8%的平均增长率进行预测。其中:2016预测数为142000万元,2017年预测数为153360万元,2018年预测数为178879万元,2019年预测数为193189万元,2020年预测数为208645万元。
三、“十三五”期间财政保障机制机制建设措施和对策
(一)围绕财政改革健全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力争到2020年构建四项更加科学的财税体制机制。一是着眼于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二是着眼于完整、高效和透明,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三是着眼于人本、绩效和可统筹,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财政支出分配机制。四是着眼于规范、均等和可调控,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财政体制。
(二)围绕健全制度优化民生保障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总原则,统筹做好改善民生工作。要注重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财政主要是保基本,不能做过多过高的承诺。要把握“与其被动买单、不如主动请客”的工作方法,对符合改革方向、看准看清的民生大事,大胆出击,多做“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花小钱办大事。要加强制度建设,统筹制定民生政策,注重花钱买机制而不是简单花钱买稳定的问题。
(三)围绕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
强化税收征管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一要完善依法治税体系和考核机制。新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但并不是说不考核税务,要依据财税政策,加强对税务部门是否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考核。加强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和收入动态报告制度,建立委托邮政代征国地税的考核机制。加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综合治税电子信息化平台,加强税收信息共享。二要强化财源监控。积极开展税政调研和税源专项清查。随着营改增扩围,要进一步加强营改增调研,吃透财税体制改革精神,努力保证增值税、营业税等有利的收入基数;摸清县内税源底子,加强土地增值税等清欠,加强建安营业税等增收,加强房地产税的跟踪调研,适时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调整级次和范围,及时反映征收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财政收入的及时依法征收;加强小微企业申报管理,确保零散税收应收尽收。利用邮政派发网络,以票控税等措施,委托邮政代收城建税、个人所得税和教育税附加等地方税费,确保地方税依法应收尽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综合治税电子信息化平台,通过调研、分析比对,查找纳税户是否及时缴税等情况。三要强化税收综合执法。加大税法及税收政策的宣传、执行力度,有重点地开展专项稽查行动,集中力量对偷税漏税,不照章纳税行业和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和整顿。对恶性逃税骗税的重大案件要公开曝光,及时提交公检法部门予以严厉打击,依法作出处理、处罚。
(四)围绕严格监管提高资金绩效
一是严格预算管理。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严格按照财政批复的预算执行,不得擅自突破单位经费预算。二是优化支出结构。要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安排支出,倡导勤俭节约,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用于事业发展。要把效益财政建设作为财政工作的方向,能够由市场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投入,推进ppp工作,加强项目包装、申报、实施,着力解决用市场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保证规范津贴补贴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实,加强资金调度,确保干部职工工资及时按标准发放;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需要。三是健全监督机制。要把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预算监督为核心,突出预算执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覆盖预算编制、执行、成果运用全过程的监督制衡体系。要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切实提高投资评审质量。要积极研究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工作,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推动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
(五)围绕改革创新增强财税活力
一是构建完整透明的预算管理机制。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建立预算管理工作涉密信息清单管理制度。二是构建政府性债务化解防控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行规模控制和余额管理;调整债务预警办法;加快融资平台转型,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三是构建运行高效的绩效管理机制。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并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和结果奖惩机制。四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出台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意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和综合评价机制。对公益性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项目,全面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五是抓好厉行节约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执行单位公务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因公出国(境)经费等管理办法,健全一般性支出控制机制,全县办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停止新建党政机关楼堂馆所。统筹政府信息化建设,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六加推进国清产核资工作。加强对县、乡、村三级的国有资产清查核资,摸清家底,盘活存量资产。七建构全程覆盖监督机制。以预算监督为核心,突出预算执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覆盖预算编制、执行、成果运用全过程的监督制衡体系。八全面启动乡镇支付改革,提高乡镇资金拨付效率,加强乡村两级财务管理。加大财政暂付款的清收力度,严格财政对外借款的审批程序,规范财政国库资金管理。全口径编制乡镇预算,并强化监督执行;升级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管理系统,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
(六)围绕强化学习建设财政干部队伍
要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从全县发展大局出发 ,紧密结合当前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为民聚财,为民理财”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监督检查,用法律和制度规范财税干部的行为,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简办事、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努力塑造财税金融工作人员昂扬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对外形象。要不断加强学习,特别要加强财经理论、财税业务和金融知识的学习,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培养业务能手,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正确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打造一支精干的财政队伍,把财政机关建设成为体现公仆形象的窗口,为民理财的窗口、为民服务的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