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民政局2025年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民政的精心指导下,全县民政系统树牢“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着力推动现代化新中方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深度融入“五新四城”“鹤中一体化”“四城两区”战略,努力开创全县民政工作发展新局面,各项工作任务基本实现预期目标。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压紧抓实党建工作责任。一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始终将党的建设贯穿民政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把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等重点工作纳入全年民政工作要点,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党组书记积极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组班子成员和支委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把党建与民政业务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制定有《党建工作计划》《2025年中方县民政局发展党员计划》《“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计划表》《2025年中方县民政局党的建设工作要点》《中方县民政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表》等,严格按照要求狠抓落实,明确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分工,“一月一调度”提升工作质量。二是高要求狠抓全局学习成效。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决策部署,坚持和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牢固树立统一战线思想,同步抓好民政业务法规学习及意识形态工作,精心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组织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6次,支部书记上党课3次、召开党员大会5次,落实普通党员讲“微党课”2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学习任务。依托“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丰富知识,不断完善“三会一课”制度,从严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双述双评及领导干部以双重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三是加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学习教育,制定支部学习教育计划表,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等形式,3月底至7月集中学习,逐章逐条、逐字逐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扣学习教育开展学习研讨,并集中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四是按时圆满完成支部换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开展机关支部和退休支部换届工作,严格按照换届程序组织实施,认真酝酿提名候选人,召开党员大会集中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班子。
2.持续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一是全力提升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水平,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达到省定指导标准。联合财政印发《关于调整2025年度全县城乡低保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孤儿基本生活费最低保障标准、低保边缘家庭收入人均基准线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700元/月提高到7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5400元/年提高到5820元。低边家庭人均收入按照低保标准的1.5倍确定,城市由1050元/月提高到1110元,农村由8100元/年提高到8730元;城市特困供养和集中供养由910元/月/人提高到962元,农村分散供养由585元/月/人提高到631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每项由90元/月/人提高到100元;散居孤儿保障标准由1150元/月提高到1200元。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参照孤儿标准同等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第一档参照孤儿标准同等保障,第二档按不低于孤儿标准的50%保障。二是积极做好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救助“凡进必核”,通过部门联动数据共享、联合各单位相关数据线索,对监测户、医疗支出较大、受灾户、重度残疾人、社会救助系统预警信息平台数据等进行主动摸排,对新增救助对象、在保救助对象做到100%核对和复核。截至6月份,农村低保共4840户7721人,累计发放1426.90万元;城市低保共188户276人,累计发放68.5万元;城乡特困共1221人,累计发放539.25万元;全护理54人,累计发放护理费3.37万元;半护理65人,累计发放护理费2.04万元;累计临时困难救助147人,发放资金19.9万元。强化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精准认定,持续扩围增效。孤儿新增1人,清退4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新增16人,清退5人;残疾人两补人员新增486人,取消349人;高龄补贴新增592人,清退394人;百岁老人补贴新增2人;特困供养对象新增58人,取消67人;城乡低保对象新增448人,取消285人。
3.持续拓展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事业。一是优化养老领域规划布局与设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延续“1+2+8+N”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思路(1个县级康养中心、2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及若干村级养老服务站点),上半年重点推进县城及乡镇中心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中方镇芙蓉社区、莉坪社区等5个社区服务中心提质改造,新增护理型床位150张,配套建设助餐、助洁、助医等功能区。联合商务部门引入连锁超市、便民药店、家政服务等商业主体,在社区服务中心周边形成“15分钟商业服务圈”,目前已在3个社区完成商业网点布局,实现养老服务与便民商业协同发展。二是提升养老服务功能与成效。依托“金民工程”和怀化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600余名独居、失能老人建立动态档案,通过智能设备实现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等服务,同步在社区服务中心部署“一键呼叫”终端,提升响应效率。结合社区老年人需求,开展“助餐 +文化+健康”综合服务,上半年累计提供社区助餐服务8000余人次,组织健康讲座、文艺活动20余场,链接医疗机构开展上门义诊12次,推动社区服务从“单一养老”向“综合便民”升级。目前县城核心区已建成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覆盖1个居民小区,辐射人口约2.5万人,商业网点同步配套率达70%,基本实现“步行15分钟内可获取养老、医疗、购物等服务”的便利化目标。三是创新养老机制与资源整合。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推动2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委托运营,引入专业团队提升服务质量。发动低龄老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中心管理,成立“银发互助队”6支,开展邻里关爱、活动组织等服务,形成“以老助老”的社区互助氛围。四是扎实做好儿童福利工作。对全县18名孤儿(含2名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7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11名留守儿童及1957名流动儿童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照护签约率达100%。上半年,累计发放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补贴186人次21.93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金425人次38.47万元,发放儿童收养政策解读2000余份,举办乡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培训1次,参训167人。借助“怀化扬州慈善励志班”助力27名困境儿童就学,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助学模式。建立“县级民政部门—乡镇儿童督导员—村级儿童主任”三级垂直关爱网络,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联合教育、团委等部门开展关爱服务,通过“五社联动”开展“益起童行”等特色项目,点亮微心愿541个,链接社会捐赠物资4.3万余元,开展安全教育等活动26场次,服务儿童2700余人次。五是协助开展未保工作。统筹相关部门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心理干预、转学安置、临时监护等多元救助,建立重点关爱服务对象信息台账,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解决其就学、就医、康复等需求。目前,对1名未成年受害人进行心理干预,对另2名暂拒救助的未成年受害人持续跟踪关注。针对困境儿童开展委托照护摸排评估,目前已有1例困境儿童申请委托照护。
4.稳妥有序推进区划地名工作。一是开展区划调整移交工作。积极承担牵头协调职责,稳健审慎有序推进泸阳镇五里村与新店坪村行政区划调整资产移交工作,完成行政区划图制作工作。二是开展地名管理相关工作。携手民政社工站、县志愿者协会,大力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将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采摘园等确定为重点采集对象。截至6月底,完成地名数据上图8300余条,为乡村振心发展、文化传承及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开展界线联检工作。积极协调辰溪县、鹤城区、溆浦县开展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中辰边界线全长92.76公里,共涉及两县11个乡镇,其中,中方县5个乡镇,辰溪县6个乡镇,共埋设界桩3个,目前已完成2个界桩联检工作。
5.扎实开展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一是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截至6月,累计保障困难残疾人17601人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176.02万元;保障重度残疾人21391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213.92万元。二是做好流浪救助服务工作。上半年,累计救流浪乞讨人员328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人次,妇女7人次,老年人29人次,残疾人20人次,精神病人4人次,站外医疗救治3人次。累计发放六十年代精减退职人员生活补贴4200元。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开展全国开放日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共发放宣传资料43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500余人次。同时,启动“夏日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对临时遇困和不愿进站受助等人员,发放暑降温药品、食品、饮用水和救助联系卡。上半年,累计街面联合巡查32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人,开展救助业务、安全培训及宣传4场次,消防应急演练1次。加大寻亲力度,帮助3名受助人员找到亲人,护送返乡2人。三是切实做好行政审批工作。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民政业务入驻县政务中心93项(其中行政许可23项、行政给付21项、行政确认13项、依申请类7项、主动服务类7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检查1项、其他行政权力20项)。办理行政审批及各类业务近798件,优化营商环境宣传27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规范审批行为,打造清廉为民营商政务服务环境,民政窗口获二季度“流动红旗窗口”。四是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目前,全县有社会组织131家,其中社会团体80家,民办非企业51家。上半年,取消社会组织党组织1个,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受理社会组织核名5家,新成立1家,办理社会组织变更登记1家,注销登记1家。完成89家社会组织年检。五是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倡导婚丧文明新风。积极对接财政、自然资源、发改,完成中方县公益性公墓的申报、立项工作,“一书三证”等后续工作正抓紧推进。六是做好婚姻登记服务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婚姻登记条例》及《婚姻登记工作规范》,依法依规办理。截至6月底,累计办理结婚登记415对,离婚登记293对,补发结婚登记66对,补发离婚登记23对,依法撤销婚姻1对,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调解56对。七是扎实开展慈善促进和社会工作。积极开展“助医、救学、助困”慈善救助活动,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750人,慰问资金21万元,发放新春礼包400份,价值9.7万元。围绕“慈爱入怀·招社引资”,慈善救助13人,救助资金3.25万元。推荐32名困境学生参加怀化扬州励志班免费上学,助力3名眼疾患者到怀化爱尔眼科免费治疗。争取省慈善总会灾后重建支持资金20万元,完成3个村因灾损毁道路等基础设施修复,惠及群众6248人。组织乡镇社工开展困难群众入户探访服务4603人次,完成三类人群需求评估,建立档案400人;开展新春送温暖等活动76场次、服务2000人次,链接社会资源价值5万元。开展“益起童行”项目走访困境儿童213人次,发放助学金48000元,奶粉66罐,发放物资价值1万余元。联动12个乡镇开展“我是社工我骄傲”社工周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发布朋友圈图文84次,线下宣传活动18场,覆盖群众1200余人次,编发工作动态38篇,受官方媒体报道宣传国家级1篇,省级报道64篇,市级3篇,县级36篇。为铜湾镇小学541名农村未成年人圆梦微心愿,得到4家爱心企业和100余名爱心人士,以及2家市、县社会组织的捐赠和大力支持,总价值约4.2万余元。以“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为主题,联合乡镇学校普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活动13场,累计服务675人次。同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17场,累计服务2418人次。组建“心理咨询师+民政社工+志愿者”服务小队,入户探访困境儿童106人,重点对象87人,深入了解困境儿童生活与心理需求建立了个人心理动态档案。重点围绕“一老一小”服务累计入户探访423人次,社会救助建档822人,开展个案服务16个,开设小组活动36节,社区活动79场次,共服务6799人次。在低保、特困、临时救助、高龄老人、孤儿、留守人群、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上报死亡对象等探访服务2989人。上半年,链接爱心企业、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开展节日慰问困境家庭、资助助学等关爱行动,累计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价值约20余万元。加强彩票销售管理工作,截止到6月底,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212万元,同比负增长17.8%。完成全县福彩网点销售系统并入全国销售系统工作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
6.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和传染病防治。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全县民政领域安全生产排查专项整治3次,联合消防、住建、食品药品、防疫等部门对全县4家公办养老机构联合检查,重点排查消防设施设备、食品等隐患,共发现一般隐患27项,已整改26项,1项预计8月底整改销号。二是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流程。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建立长效机制。养老机构检查每月不少1次,定期联合有关部门联合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理论学习+隐患排查+实战演练+宣传教育”组合拳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三是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横幅、电子显示屏幕、微信、宣传手册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人人讲安全”的氛围,并结合民政相关工作开展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机构开展宣传活动。四是安全生产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实施销号管理,确保隐患闭环解决。并对隐患问题“回头看”,消除安全隐患。下一步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加大养老机构重点场所安全生产监管和传染病防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特色亮点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以及成绩
1.聚焦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深化为老服务。一是助餐服务暖人心,点亮老人“舌尖上的晚年幸福”。在布局上,精准摸排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等5类场所,综合评估交通、安全等条件,选定5家助餐点,形成“步行5分钟”覆盖网络,其中芙蓉社区食堂覆盖1800余名老人,县社会福利院助餐点辐射6000余名老人,切实筑牢服务根基。在服务对象上,以“暖心便捷”为宗旨,优先保障低收入、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群体,同时覆盖全体老年人,助餐点配备完善设施,月均服务超400人次。在运营模式上,创新“公益+低偿+市场”模式,面向全龄群体开放,通过优惠价格吸引老年人,并组织邻里聚餐等活动,既保障助餐点可持续运营,又促进社区和谐。在餐品供应上,推行差异化配餐,为老年人提供低糖低油、软糯粗粮,兼顾中青年需求供应快餐、小份菜,还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门及近距离照料服务,用“一餐热饭”传递民生温度。经验获2025怀化市民生补短板提质攻坚工作专报(2025年第3期)推广。二是聚力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焕新居家养老幸福场景。以“精准适配、全程严控、多维验收”为核心,创新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通过专业评估团队“一户一策”定制方案,针对卫生间防滑、卧室扶手等关键场景精准施策。县福利院完成60张“时光守护”床位,将硬件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配备智能呼叫系统和公共活动区,同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定期培训,并与医院合作。开展“时光记忆”活动、志愿者服务,搭建亲情平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含内部考核、第三方评估及反馈渠道,成效显著。建立“线上+线下”全流程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实现零安全责任事故。引入第三方联合验收机制,不仅核查工程质量,更注重老年人实际使用体验,最终实现100%满意度。该模式通过“需求洞察-过程管控-效果验证”闭环,为全国居家适老化改造提供可复制的县域样本。三是拧紧“五社联动”纽带,凝聚为民服务合力。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整合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协会、乡镇社工站与村(社区)力量,构建多方协同服务网络。聚焦“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需求,通过精准对接、温情服务,常态化开展专场关爱活动。累计举办8场联动活动,以实打实的举措惠及2600余名群众,彰显社会力量协同发力的服务效能,让民生关爱落地生根。四是织密农村互助养老网,温情守护乡村晚年幸福。强化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聚焦破解农村养老困局,新增14个村级互助养老示范点。精选基础条件优、留守及独居老人集中的村,创新探索“1+X”发展模式,吸纳本村公益志愿者、社工、低龄健康老人、老党员、留守妇女等参与日常服务,搭建群众身边的“幸福小院”,以邻里互助织密农村养老服务网,让互助温情点亮乡村养老生活。
2.聚焦困难群体服务需求,强化精准救助保障。一是“线上”“线下”双融合,靶向施力精准救助。运用线上大数据跑腿,联合乡村振兴、教育、医保、卫健、人社等部门数据共享,建立起困难群众预警监测数据库。同时,通过湖南省社会救助系统预警信息平台,了解享受人员的实时经济状况变化。线下主动作为,发扬铁脚板精神,工作人员不定期下乡入户走访,掌握低收入家庭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社会救助领域范围,“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二是强化主动救助能动性,大力提高兜底保障成效。通过线上预警信息,部门数据共享联动,扩围增效成效显著。截至6月份,农村低保共4840户7721人,新增442人,累计发放1426.9万元;城镇低保188户276人,新增6人,累计发放 68.5万元;农村特困共1221人,新增58人,累计发放484.86万元;城镇特困共16人,累计发放9.23万元。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1.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扩围增效,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低保、特困人员动态化管理,做好社会救助家庭精准救助工作。
2.做好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的后续工作,推动全县殡葬领域改革。
3.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支持。加强与省市民政汇报和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民政基础设施和设备。
4.持续推进全县养老领域、社会救助领域、慈善领域、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工作。
5.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年检,重启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
6.加强慈善服务工作。继续做好“慈善一日捐”“中华慈善日”宣传工作以及“99公益日”活动,加快完成扬州励志班招生等后续工作。
7.强化福利彩票工作。加强增机布点工作,加快新人新店建设,拟计划在中心市场、牌楼等地建设福潮店。同时,调整培训思路,计划利用“DeepSeek+豆包+集梦”等智能AI软件进行视频制作培训,做好“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发新客群。
8.持续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不定期对养老机构用电设施、饮食卫生、消防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加强隐患整治。组织指导养老机构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消防应急演练等逃生救援演练,查漏补缺,完善好应急预案。
9.全面完成重点民生。完成60张“时光守护”床位改造和4个老年助餐点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建设,推进泸阳中心敬老院适老化改造和20个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站建设。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建设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老年助餐服务点建设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