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1234”模式,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新路河镇为合并乡镇,地处两县相汇之地,人口流动频繁,社情民意复杂,信访形势较为严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路河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早预警、早预防、早化解的原则,建立“1234”工作模式(即一把手管访、构建两级信访阵地、用好三支信访队伍、建立四项信访机制),切实增强信访工作的保障力和执行力,维护镇域大局持续稳定,为今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创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坚持一把手管访,躬身入局纾民忧
实行“一把手抓信访”的工作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成立镇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一把手亲自抓信访,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具体抓工作落实,成员为各驻村领导。一把手挂帅管访,更加凸显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镇属各部门、村组及全体干部对信访工作的认识,有效推动信访工作的有力落实。
二、构建两级信访阵地,夯实基础畅渠道
一是健全完善镇级信访接待体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接访值班制度,开展“望闻问切”工作法,观其行、听其言、寻其源、治其根,推动信访关口前移,确保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二是实现村级群众接待室全覆盖。指导全镇14个行政村成立村级群众接待室,由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村辅警轮流坐班值班,把“上访”转变成“下访”,主动下去听取社情民意,上门解决群众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用好三支信访队伍,汇聚合力解难题
一是建强信访干部队伍。明确政法委员兼任信访办主任,配备4名专职信访干部,确保信访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科学制定信访干部队伍培养计划,通过业务培训、岗位轮训、结对帮带等多种形式,学习《宪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镇信访干部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培育金牌调解员。创新工作方法,拓宽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大胆将“老牌上访户”培育成“金牌调解员”,把和谐社会“破坏者”变“促进者”,直接参与调解疑难矛盾纠纷,有效促进全镇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我镇杨某某为例,她是一名老上访户,反侦察能力强,每逢重要活动、会议,维稳压力都非常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长期接触下来,发现其并非不可理喻、胡搅蛮缠的人,在征得全镇党政班子意见后,聘请杨某某为“新路河镇特邀人民调解员”。杨某某知道此事后,非常高兴,几乎每周都会来政府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聘请“上访户”当“人民调解员”,一方面有助于维稳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上访户之间有联系,他们对政府多少有不信任感、排斥感,但互相之间却比较容易沟通,有助于政府信访工作的开展。同时,上访户一般在当地“名气”都比较大,他们摇身一变,变为“人民调解员”,现身说法,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矛盾纠纷的调解。三是组建村级调解顾问团。村级聘请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的离任村“两委”干部、退休教师、“五老乡贤”等组成村级调解顾问团,充分发挥他们人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累计化解矛盾纠纷近百起,和解成功率达98%以上,受到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四、建立四项工作机制,提升质效抓落实
一是创建信访案件源头责任追溯机制。通过源头追溯压实“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负责”责任,推动源头责任人积极主动化解遗留问题,真正做到“事心双解”,干部群众“两情交融”。二是建立“一舆情两专报”信访报告机制。每日信访情况和重点案件坚持“一舆情两专报”(即每日信访舆情、信访风险预警专报、信访专报)直报镇主要领导,重点案件提级办理,第一时间批示处置。三是全面推行“三访”机制。结合民风习俗,主动“夜访”,利用当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上门访户,第一现场了解社情民意;邀约“陪访”,邀请动员对当事人熟悉且有影响力、感召力的亲朋好友参与调解;跟踪“回访”,采取电话回访或实地家访的方式,了解双方当事人协议履行情况及对调解结果的满意程度。四是严格考核奖惩机制。科学制定《新路河镇村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干部绩效考核和激励奖励机制,将评优评先、干部提拔任用与信访维稳工作实绩相挂钩。对工作不力、责任缺位导致越级信访,造成危害社会稳定等问题的责任人,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对能够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妥善办理信访案件,进行激励奖励。
目前,新路河镇紧盯信访工作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压紧压实责任,信访工作新局面已经初步建立,信访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向着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抓好两会期间社会稳定工作,为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