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县疾控中心温馨提示:洪涝灾害后如何进行卫生防疫,守护家人健康?
洪涝灾害后,健康隐患不容忽视!这份防疫指南助您和家人安全度过灾后关键期,请务必仔细阅读。
一、饮水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1.饮水安全是首位:
绝对不喝生水!只饮用煮沸过的水(沸腾后持续1-3分钟)或有明确来源、包装完好的瓶装水/桶装水。
消毒浑浊水:若水源浑浊,先静置或纱布过滤,再煮沸消毒。紧急情况下,可使用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消毒片(按说明书使用)。
保护水源:远离被洪水淹没的水井、水源,待专业部门检测合格后再使用(盛水容器保持清洁)。
2.饮食安全要牢记:
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包括包装完好的密封食品(可能破损污染)、散装食物、果蔬(表面可能吸附污染物);不吃腐败变质、发霉、过期食品;不吃淹死、病死禽畜和鱼虾。
生熟分开:处理生熟食物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彻底加热:食物(尤其是肉、蛋、奶)要彻底煮熟煮透再食用。
餐前便后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二、居家卫生:重建清洁环境
1.清淤排涝:
尽快清除室内外残留的淤泥、垃圾和污水,是防疫基础。
2. 彻底清洁:
洪水退后,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物品表面等进行彻底清洁。使用清水(如可用)和洗涤剂反复擦洗,去除污物。
3. 环境整治:
清理住宅周围环境,疏通排水沟渠,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和动物尸体(由专业人员处理或深埋),减少病媒孳生地。
4. 垃圾管理:
将垃圾(特别是厨余、粪便)集中堆放,尽快清运至指定地点,避免在居住区长时间堆积。
三、居家消毒:科学消杀,避免过度
1.消毒前提:
先清洁,后消毒!表面有淤泥污物时,消毒效果极差。
2. 重点消毒区域与物品:
被洪水浸泡过的地面、墙壁(离地1米以下重点消毒);家具表面(尤其是厨房、卫生间);餐具、炊具(首选煮沸15分钟以上);衣物、被褥(清洗后阳光暴晒);儿童玩具(耐热的煮沸,不耐热的用消毒液擦拭后清水冲洗)。
3.常用消毒剂与方法:
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最常用。按说明书配制(一般物体表面消毒有效氯浓度约500mg/L,受污染严重或疫点需更高浓度)。擦拭或喷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注意:避免与洁厕灵等酸性清洁剂混用(产生有毒氯气!),腐蚀金属,褪色织物。
4.75%医用酒精:
适用于小件物品表面(手机、钥匙、门把手)擦拭消毒。注意防火!
5.煮沸法:餐具、耐热物品首选,安全有效。
6.通风:消毒后及日常均需保持室内充分通风换气。
四、病媒防治:灭蚊、蝇、鼠
1.清除孳生地:
最关键!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一切无用的积水容器(瓶罐、轮胎、坑洼);疏通沟渠,保持排水畅通填平坑洼,减少积水;管理好垃圾和粪便,减少蝇类孳生。
2.物理防护: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食物、餐具加盖防蝇罩。
3.化学杀灭:
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或购买合格产品,对室内外环境(蚊蝇孳生地、栖息地)进行滞留喷洒或空间喷洒灭蚊蝇;可使用灭鼠毒饵站、粘鼠板等灭鼠。(注意安全放置,防止儿童和宠物误食误触)
五、个人卫生与防护:保护自己
1.接触洪水/污物时:
务必佩戴防护装备!橡胶手套、长筒胶靴、口罩、防水围裙等;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洪水,尤其是伤口部位。
2. 勤洗手:
在接触洪水/污物后、制备食物前、饭前便后、照顾病人前后等关键节点,必须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每一步至少15秒);无流动水时,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搓洗步骤同前)。
3. 皮肤防护与处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有伤口,及时用干净水冲洗,碘伏等消毒,尽量用防水敷料覆盖保护。伤口红肿热痛或较深,及时就医;不涉水:尽量避免在积水中行走或玩耍,未知水域可能有尖锐物、漏电、下水道井盖缺失等危险。
六、自我监测与就医:关注健康信号
1.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2.警惕以下症状:
发热:可能是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登革热、钩体病等)的信号。
腹泻、呕吐、腹痛:警惕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霍乱、诺如病毒感染)和食物中毒。
皮疹、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可能与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或接触性皮炎有关。
咳嗽、呼吸困难: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等有关。
红眼(结膜红肿、分泌物多):警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尤其伴有发热时需重视。
3.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以上任何不适症状,切勿拖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有洪涝灾害接触史、涉水情况、可疑饮食史等,帮助医生准确判断。
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隔离(如需)。
重要提示:
安全第一:在清理和消毒过程中,务必注意自身安全,防范触电、房屋倒塌、锐器伤等次生灾害。消毒剂要妥善存放,远离儿童。
信息可靠:关注并听从当地政府、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发布的官方信息和专业指导。
互助互济:邻里互助,关心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灾害后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洪水无情,防疫有方。保持警惕,科学防护,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重建美好家园!请将此指南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紧急联系电话:
医疗急救:120
中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电话:281158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